近期消防政策解读(建筑防火、企业消防、消防打假、消防技术)
2019-12-27
消防政策是消防行业非常关注的事情,小编汇总了近期关于建筑防火、企业消防、消防打假、消防技术专业人士解读如下: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对住宅的影响巨大……
12月4号,住建部又一次公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这次新《防火规范》改动巨大。
1、最大的改变,完善了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民用建筑各方面规定。
2、可在首层采用疏散距离不大于30m的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进行疏散。
3、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原为0.9m),此条对于住宅交通的影响巨大。
4、建筑中游泳池、消防水池等的水面面积、溜冰场等的冰面面积、滑雪场等的雪面面积,均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
5、老年人照料设施按照住宅单元进行布置,每套使用人员不超过3人时,可设1个疏散门,套内疏散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5.5.29条的规定。(超过3人时,应设置1个以上的疏散门。)
6、住宅底部设置的商业服务网点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
企业经营中消防安全为何多被忽视?
消防从业者的普遍感觉是:老板不重视,单位不关心,大家都不懂,一起糊弄事,过一天算一天,消防隐患多的管不过来!但企业领导真的不关心消防安全吗?真的不担心发生事故吗?真的完全以利润为中心吗?这其中有多方因素,如何化解其中症结,微言消防认为:应更多地从消防从业者本身去寻求解决方案。
企业经营中消防是何角色?
企业经营首先是做好主营业务,比如生产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等,这些是企业经营的利润来源,是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然后是人资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围绕主营业务开展的。消防一般归入后勤管理,是后勤保障工作中的一项。没有一项工作不重要,没有一项工作最重要,企业经营是多项工作的有机整体,消防仅是其中一项保障性非主营业务工作。这是企业经营中消防工作的本质。
企业对消防工作投入不足?
好与不好,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论。对于企业自身来讲,或许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已经投入到合适比例,已经达到自身管理的要求。但从消防专业角度来看,企业消防工作却根本不入门,不标准,不规范,漏洞太多,隐患太大。但企业会认同消防专业的视角吗?凡事有度,投入与产出与整体经营相匹配是企业存续所要重点衡量的度。从这个意义上,企业在消防工作上投入的“度”与自身经营水平有关。也就是社会上呈现的,越大效益越好的单位消防管理越好,反之越差。不是投入不足,是企业对消防安全的认知水平和经营水平限制了投入。
企业对消防管理欠账太多?
现状也是现实,一般企业对消防安全管理存有较多欠账。比如消防人员配备不足,没有明白人;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带病运行或干脆停止运行;消防培训演练走形式等等。既在“防火”上没有策略,也在“消灾”上没有专业力量。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消防管理欠账全部兑现,既对企业自身带来灭顶之灾,还可能危及公共安全。消防管理欠账是个系统性问题,也将是一段时间长期存在的问题,不能期望几个专项活动就消除了,也不能期望加大监管力度就避免了。这些措施标治不治本,解铃还需系铃人,企业自身态度是关键。
企业真的不想管好吗?
估计没有一家企业不想管好,只是怎么才能管好,怎么才能低成本管好,怎么能在不影响企业主业的情况下管好?消防主体责任制基本已经深入人心了,频繁发生的火灾事故就像警钟一次又一次敲响。问题出在哪呢?企业对消防工作真的不会管,管不了。回顾下安防,以往由公安部门管理的保安企业负责,后来保安企业脱钩改制,企业可自行招聘内保负责安全工作。这项工作放开后,企业对做好安防已经没有任何压力。然而消防呢,消防是个小圈子行业,懂行人太少,现在消防改制市场放开,但企业仍没有便捷的找到消防的专业人才,消防圈子的人还是太少了。
消防职业人才计划已悄然登场
消防监管的“双随机一公开”,已经开启了企业消防安全自管的大门。企业对消防安全的意识和态度已经开始转变。无论是商业综合体消防管理人员应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还是自2020年1月1日起企业消防控制室(具有联动功能主机)值班人员需最低持有中级证书上岗,都在明确一个导向:社会需要更多消防职业人才。从监管形式、政策制度两大方面已经为消防职业人才的普及做好的铺垫。
力挽狂澜的人是谁?
如果说以往消防从业者在抱怨企业不重视、不关心消防,不如反过来为企业考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为企业解决哪些问题。比如:企业消防设施故障一大堆,自己能否做出可行方案,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些是维保机构分内服务事项,哪些是需要资金解决的,需要多少资金?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差,自己能否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演练方案,并能主导开展?当把这些方案替换了抱怨,或许企业领导者会采纳你并委托你。企业领导不重视、不关心是表相,实质是没有专业人员为他提供可行方案。这便是当前消防职业人才要干的事。如果认清这个理,消防职业将更进一步。
没有谁不关注安全,但对安全的关注形式不一样。如能有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撑,谁都想把安全放第一位上。消防职业人才就是点破僵局的人!
3
多数在欺骗,消防应打假,不解决“四虚”,就没有安全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几乎每次火灾都暴露出主体责任不落实?
我们先看看现状:
说是重视,其实不重视,多数监督走形式。
很多单位,你去问,他说他很重视;你去查,他表面上装得很重视。毕竟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程度,对企业主而言,消防安全状况的维持与优化还没有发展到企业主能完全自知自觉的地步,依靠外部强有力的监督还不必可少。
然而,在一问一查之间,既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全凭监督员的良心与能力。高兴了就多问问、多查查、较较真,不高兴了就干脆少问、少查、甚至是不问、不查。很多监督员即使想弄个究竟,然而说实话,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怎么辨别和评断这些软的东西的对与错。没标准,消防监督就很无奈、很随意。
这个意识管总的问题又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安全管理组织虚空。
去很多单位检查你就会发现,问有组织机构吗,他说有,他也能拿出一个组织机构的资料或是框架图来。然而,你仔细看看,很多安全组织的是虚空的、骗人的、用于应付检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拿出来的组织机构资料或是框架图与实际人对不上,或是人的职位与责任不匹配,有的甚至是责任人或管理人并非实际控制人,根本没有管理权和决策权。这样的组织机构怎能发挥作用?
二、安全管理制度虚假。
稍微观察你就会发现,一般的单位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安全制度,监督员一看有就OK了,通常不再深究。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制度是从网上抄来的、是骗人的,是中看不中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单位制度不全,该有的制度没有。要么就是表面上有了、全了,但其内容与单位管理实际对不上,根本没法执行。这样的制度难道能算真实有效吗?
三、员工教育培训虚搞。
在这方面,有的单位没按规定搞培训,搞一次简单的培训就拍下若干照片来存档,在后续的检查中专门拿出来欺骗监督员蒙混过关。
有的单位即使搞了培训,但你看他培训的人员范围、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效果等等,都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员工意识与素质提不上来,火灾隐患与危险操作也就不可避免。
四、应急处置预案虚挂。
很多单位都有名义上的应急预案,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个预案根本没法兑现、没法应急。
比如,很多预案中出现了具体的人名,什么总指挥、副总指挥、灭火组、疏散组等等,都有具体的人名。表面看起来很实,但这行得通吗?你问他,这个人24小时都在吗?他无语。
应急预案本来就是应急的,应急就得从实际出发去考量。带具体人名的应急预案注定在现实中无法运行,这就是“十案十不灵”问题之所在。
还有,一个单位的预案就那么几页纸,这显然是在应付。为什么呢?因为对一个单位而言,白天着火和晚上着火不一样,地下室着火和高楼层着火不一样,厨房着火和车库或客房着火也不一样。既然是不一样,那处置起来肯定也就不一样。既然是处置对策不一样,怎么能用一个预案来解决所有问题呢?
据禅哥观察,单位不重视是管总的,这是观念意识问题。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安全管理组织虚空、安全管理制度虚假、员工教育培训虚搞和应急处置预案虚挂,这“四虚”完全可以通过更新监督理念和改进工作模式来转变。
面对遍地皆是的“灰犀牛”,如果我们的监督工作还依旧重硬轻软,如果我们还企图通过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来扫除隐患,如果我们还不从根源上研究有关标准(比如组织标准、制度标准、培训标准、预案标准等等)和监督规范,那么可以预言,隔靴搔痒终是徒劳,最终火还得继续烧,人还得继续死,责还得继续追……
我倒建议,在建立健全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把以往的专项整治换一种方式,来一场持续不断的、实实在在的“打假”行动。即在“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中专门针对“虚空”“虚假”“虚搞”“虚挂”的“四虚”行为进行严查严打,彻底改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的现状。
把上述“四虚”的问题解决了,消防安全的责任在社会单位那里也就相对压实了,就不愁人、事、物一团糟的状态得不到改变。
4
福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新政策分析
12月2日,福建消防公开发布了《福建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管理规定(试行)》,现就该文透露出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新政进行简要解读分析。
1、使用信息化平台,全程记录技术服务过程
(1)平台功能。主要包括服务机构从业条件的信息公开、服务活动现场执业、消防监督机构对服务活动的抽查等。
(2)平台意义。这个平台主要用于“留痕”管理,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相关信息、从业信息、服务结果等全部留在,一方面可对社会公开,一方面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提升了管理效率。平台基本等于是强制使用的,因为不使用的话,比如不录入技术服务相关的信息(合同,人员信息等)是要扣分的,而扣分多了则会限制从业。
2、实施星级评定(计分制)
(1)按照从业条件赋分和加分。在平台上注册登记,输入相关信息时,会得到基本分值。比如按从业条件应配2名注册消防工程师、6名中级以上技能的消防设施操作员,如果服务机构有2名注册消防工程师,则得分8分,如果有8名注册消防工程师,则会加12分。
(2)按照业绩、服务质量加减分。如果干的多、干的好,就加分;反之则扣分。
(3)按照服务的规范性、时效性等扣分。凡不规范的、时效性差、人员不接受继续教育等,均要扣分,扣分无下限。
3、根据星级评定进行差异化对待
(1)承揽业务的差异化。国家级、省级大项目;面积5万平方以上的项目;除加油站外的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工业建筑、区域性火灾风险评估等,由4星级(80分以上)的技术服务机构承揽。
(2)抽查监管的差异化。简单说,就是4星级的基本可以不抽查;3星级的正常抽查;2星级的加大抽查比例;1星级的暂停执法。
4、其他重要信息
(1)限制消防退休人员和执法人员进入。离职(离退休或辞去公职)的领导干部、执法干部5年内、其他干部3年内不得在管辖区内的技术服务机构任职。
(2)失信追究。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严重失信的,要进行追究,并在信用中国曝光;特别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3)评分定期清零。星级评定的分值每年会清零一次,重新开始。
(4)刷脸定位,全职人员福音?平台在记录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现场执业时,使用刷脸和GPS定位,意在解决证件挂靠、有证人员不到岗的问题。有人分析,这是否给全职人员带来了更好的保障?
总之,干得越好,活儿就会越多,管的就会越少。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差异化对待、信用赋分等大概率会在全国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