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天山: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何以重要

2022-03-22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事业放在民生社会保障领域,从民生的高度抓教育,遵循规律办教育。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四项要求,聚焦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这个要求既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要把“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作为实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相符合,又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的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总体要求相一致,还衔接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反复强调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是表明它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推进该项工作的艰巨性,也充分说明政府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的决心和信心。第一,增强适应性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属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强适应性就是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切实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第二,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如果说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的特点,需要开展通识教育,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特点,需要立足学术前沿,那么适应性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社会需求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存在,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没有技能形成就没有就业创业,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原则上每5年修订1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1次专业。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第三,增强适应性的核心要义是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学用一致,做学合一。在产业链上建专业,主动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吸引学生走技能成才之路,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坚持开放、共享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适应性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不能陈旧;二是教学时间上的及时性,转化要快,不能滞后,快鱼吃慢鱼;三是教学方式上的有效性,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性转化,不能无缝对接;四是教学场景的真实性,企业员工走进课堂,将企业运行情景和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职校教师走进企业,将业界前沿技术与案例融入教案,学校教的,就是企业里用的,学生学的,就是工作用的。第四,适应性也是职业教育长期的痛点。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不匹配的矛盾仍然严重,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的反差说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和不适应性,成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软实力不够、硬实力不强、认同度不高的重要原因。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把增强适应性摆在首要位置强调。第五,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发力,倒逼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学校升格不忘“本”,学生升学不弃“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在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上下功夫,在德技并修、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上下功夫,培养学生“上手快、后劲足”,不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专以下学历想升本科,到底是应该选择成人高考还是自学考试?

2022-03-21

第一种同时报考成人高考大专类和自学考试本科类自学考本科报名是无需提供大专毕业证书,是在申请毕业证的时候才需要大专毕业证。成人高考大专大概是两年或两年半。只要你花时间精力去背诵完全可以在两年内把自考的科目全部过完,到时候就可以在三年内完美获得本科学历。第二种全部报考自学考试这种形式相对来说难度最大,压力也比较大,陕西自考一年两次,一次最多考4科,专科自考一般在16个科目左右,本科不加考在14个科目,本科还有论文,这样的话全部自考拿到本科毕业证下来最少在6年,这个还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出现,并且压力比较大,每次考试都要通过3科以上才可以。所以这种形式来说不建议中专一下学历的学生选择。第三种全部报考成人高考成人高考难度相对自考来说难度要底,无论是入学考试通过率还是说毕业率比较高。可达90%以上,只是中专一下学历直接升到本科,时间最少5年。1.自考本科:全国统考,部分专业下的科目会有省考,而每年到报考月份,都会固定时间开启报考科目。自考本科,基本要靠自己的一个自控能力来自学,自制力弱的,与自考无缘。有些人会报培训班,但培训也是给资料和在线学习课程给你学习,很大一部分的因素还是取决于自己。图片2.成人高考:入学是严进宽出,学生只有通过国家统一的成人高考考试,才能入学就读。就像高考一样,也要填志愿。但只要你考上了,一般来说毕业都不会太困难(这与普高很相似);而自考是宽进严出,学员入学时不需要通过考试,直接就可入学,但如果你想得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就得一门一门的通过国家的考试,而且自考出题考试,难度较大,所以从难度方面来说,自考难,成考易。从学历上来看,其实自考和成考差别并不大,但是从含金量来说,自考学历会高一些!如果是从通过率来看,那么是成考更好通过!也就是说成考难度更低!自考就是自学考试,不需要参加国家统一的入学考试。自考是免试入学,先学习,后考试。学习形式基本是自学为主,学习完全是考自觉,科目多,占用时间长,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人都是要有强大的毅力的,并且都是善于考试的高手!总之,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己的学习意愿,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提升学历的方法。中专以下学历想升本科,到底是应该选择成人高考还是自学考试?

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学情调查:内外齐发力 提升职业本科育人质量

2022-03-17

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学情调查显示,近年来,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和学校教育环境明显改善,学生学习感受良好,学习反馈积极正向,但仍存在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内外齐发力   提升职业本科育人质量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课题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教育部通过试点、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等方式,已分批建设了32所职业本科学校和3所开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于2021年11月组织开展了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学情问卷调查,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投入、学习感受、学习反馈及学校育人环境等情况。调查显示,近年来,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和学校教育环境明显改善,学生学习感受良好,学习反馈积极正向,但仍存在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院校之间发展总体均衡,但在学校学习支持、课程实用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教师教学满意度、学习收获和学校人际关系六个方面院校间差异较大。调查结论1   学生学习投入待提升调查从心理投入、行为投入(分为课内和课外行为)和认知投入三个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调查发现,职业本科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投入水平一般(61.6),其中学习心理投入水平(68.9)和课程学习投入水平(66.5)尚可,但认知投入(61.4)和课外学习投入水平(51.0)仍有待提高。不同院校学生各方面投入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总体学习投入水平越高;公办学校学生学习投入水平(64.1)高于民办学校(60.9);“双高”校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64.4)高于非“双高”校(61.0)。学习心理投入水平总体尚可,但仍有不少学生学习不够积极。有高达81.1%的学生想学习更多东西使自己更好成长,但认为学习使自己快乐的学生只有52.3%。公办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投入水平(70.3)略高于民办学校(68.5)。在学习行为投入方面,课程学习投入水平尚可,课外学习投入水平较低。有83.5%的学生会按时完成规定的作业和技能练习,但只有25.5%的学生会经常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34.9%的学生会参与专业拓展实训实习。公办学校学生学习行为投入水平(61.9)显著高于民办学校(57.9)。在学习认知投入方面,学生对各类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还有待提高,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经常使用各种深层认知策略。公办学校学生的学习认知投入水平(63.8)略高于民办学校(61.0)。调查结论2   学生学习感受尚可学生学习感受包括学习动力、学习焦虑、学习压力、学校归属感等。调查发现,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尚可,学习动力中等偏上,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水平中等略偏高,动力、压力及焦虑的首要来源都是就业问题。各学校间学生学校归属感差异较大;“双高”校学生、公办校学生学习动力、学校归属感更高;成绩越好的学生动力越大,学习焦虑水平越低,学校归属感越高。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中等及以上程度,学习动力两个最主要来源为就业需要和专业兴趣。公办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68.7)显著大于民办学校(64.3);“双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69.1)显著大于非“双高”校的学生(64.5)。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中等及以上程度,学习压力的两个主要来源为就业压力和毕业压力。不同学校学生学习压力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发现,分别有56.2%和49.2%的学生表示担心学不会就业的硬本领和考不上职业技能等级或资格证书。不同学校学生学习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值得关注的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对于学校归属感,有54.5%的学生喜欢待在学校。公办学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71.6)显著高于民办学校(64.0);“双高”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71.7)显著高于非“双高”校学生(64.3)。调查结论3   学校育人环境较好学校育人环境包括课程教学、学习支持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调查发现,学校育人环境较好,课程安排合理且实用,学生可获得较多学习支持,学生人际关系良好,但还需进一步改善学习支持系统和师生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实用性、学习支持度、人际关系三方面有显著校间差异。在课程教学方面,学校课程合理性较高(71.3),实用性尚可(69.6),挑战性中等偏上(68.0)。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合理性均较高;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程和实习环节的实用性均较高;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程和实习环节的挑战性较高。公办学校学生的课程评价均显著高于民办学校;“双高”校学生课程评价显著高于非“双高”校。学校比较注重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支持度尚可(66.3),但提供国际交流机会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公办学校学生(72.7)对学校学习支持度的评价更是远高于民办学校(64.8);“双高”校学习支持度(73.1)远高于非“双高”校(65.1)。学生在校内的人际关系尚可(68.7),与同学的关系显著优于与教师的关系。调查显示,分别有74.8%、58.4%、57.6%和45.7%的学生表示与同学、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行政老师的关系“好”或“非常好”。公办学校学生的人际关系(71.8)显著优于民办学校(67.9),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均更好;“双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72.0)显著优于非“双高”校(68.0),差异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调查结论4   学习反馈比较积极学生的学习反馈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等。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较高,学生总体学习收获尚可,对于学费是否值得的态度较为平均。各校间学生学习收获和教学满意度有较大差异,公办学校学生、“双高”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水平均更高,也认为学费更加物有所值。有71.4%的学生对本校教师教学感到满意,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较高(73.4)。公办学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80.8)明显高于民办学校(71.6);东、中、西部学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学校最高(75.0),西部学校最低(71.4),中部学校居中(73.5);“双高”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80.7)明显高于非“双高”校的学生(72.1)。在学习收获方面,学生总体学习收获尚可(63.9),在各种能力上的成长和收获差别不大。调查显示,分别有53.8%、48.9%、47.4%、49.8%、54.4%和52.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操作技能、学习迁移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及自我发展规划能力在入学后得到了较大或极大提高。公办学校学生的学习收获水平(69.3)显著高于民办学校学生(62.6);“双高”校学生的学习收获水平(69.7)显著高于非“双高”校学生(62.8)。在学习获得感方面,分别有28.0%、42.5%、29.5%的学生认为其所支付的学费值得或非常值得、一般、不值得或非常不值得。公办学校学生明显比民办学校学生认为其所付的学费更加值得,认为值得或非常值得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6.1%和21.2%;“双高”校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明显更强,56.3%的“双高”校学生认为学费值得,明显高于非“双高”校(22.7%)。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会是教培行业的希望吗?

2022-03-16

 某App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创业公司传播影响力榜单显示,曾长期处在榜单前列的教育培训类公司,已纷纷“跌落”。上一季度,高途、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和新东方的传播影响力均处在榜单前50位。第三季度,传播影响力前50的榜单中,仅剩高途排在27位,猿辅导、学而思、新东方和作业帮则分别排在58、61、67和92位。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自媒体账号,对于教培类公司的关注点均集中在“是否已倒闭”和“是否在转型”上。从监测到的热点新闻事件可以看出,猿辅导、作业帮、新东方等头部教培机构选择了“断臂求生”,快速撤离学科类培训,素质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了他们的新选择。编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高途宣布关闭全国13个中心,重点业务转向成人教育、STEAM(STEAM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数字产品和职业教育这四大方向。作业帮在成都业务全部关停之余,除了继续原本的教育硬件,还正式上线了三款素养类产品,继续进军素质教育。猿辅导顺势将其已运营一年多的STEAM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推向了公众视野,并于前几天宣布即将推出教育科技新品牌入局2B智能教育市场。学而思关停了线下多数门店,向线上培训、素养教育的全面转型,并在不久前宣布推出学而思素养中心。新东方则选择关停K12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将目光投向了素质教育和大学生业务,大学生考试业务将重回战略重心。有媒体报道,“双减”下,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硬件赛道市场尚可,新东方等一些在线教育企业也都在筹备各自的智能硬件项目。10月12日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又给职业教育赛道增添了“光环”。意见指出,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并规定“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等。在政策红利、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众多教培机构创始人被视为“再次创业”,进军新赛道的路途能否顺利,会否再步入K12教育的“后尘”,还需要时间考验。不过,经历了强监管的教培行业,无论在哪个赛道,合法经营和回归教育初心才应当是最基础的准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修改了92处,教育部分的修改有10处,其他领域涉及教育方面的修改还有4处。”

2022-03-14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修改了92处,教育部分的修改有10处,其他领域涉及教育方面的修改还有4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大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真对比、研究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每一处修改,并用特殊的符号标注出涉及教育的内容。“教育部分的修改是重中之重,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将教育优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整个教育工作富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周洪宇分析,“新时代,我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内容,就是教育在新时代的新使命。”这些修改,透露出什么信号? 彰显人民至上的教育核心价值观“修改首先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周洪宇发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公平的表述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这句话之后,增加了一句更加明确的内容,“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这句话特别强调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凸显了适龄儿童中的重点群体。”周洪宇说,“这句话更有针对性和导向性,更能体现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面向的是社会弱势群体,要办好;继续教育中包括了成年人和老年人,也要办好。”在审议通过的报告上,周洪宇用红笔圈出了“专门教育”4个字,这是特别增加的一项内容。2019年,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经过评估,应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特别增加‘专门教育’,就更加明确了教育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孩子。换句话说,每一个教育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质量都要得到保障。”周洪宇对此感慨万千,“这正是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教育作为民生保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不断适应人民在新时代的更高期待。当前,面对我国新生人口减少以及老龄人口增加的新形势,党中央对教育提出了更加深远的战略性任务。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医疗卫生服务部分,增加了“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在有关养老服务部分,增加了“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在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方面,将“减轻家庭养育负担”修改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这些都属于大教育的范畴。虽然是在其他部分出现,但这些都是有关教育的内容。”周洪宇再次强调,“这是人民至上的教育核心价值理念的充分体现,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类型、各个阶段。”此外,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也有所修改。政府工作报告中原本提出的“强化未成年人保护”被修改为“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中央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周洪宇表示,“从这些修改的内容来看,人民至上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部分进一步强化,在其他领域也进一步彰显。” 体现教育发展战略思维、系统观念“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内容的修改,进一步体现了对教育的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在周洪宇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和表述是否修改、是否补充、是否加强,都有着深层次的战略布局和系统考虑。谈到报告中战略思维的鲜明体现,周洪宇明确指向教育部分的最后一句话——“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怎样才能将涉及2.9亿在校学生、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报告的修改要通过战略思维,以前瞻性的眼光,从整体上和大局上来考虑。”周洪宇分析,因为教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大系统,既包括正规教育和正式教育,也涵盖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周洪宇注意到,教育部分专门增加了“发展在线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这处细微而重大的调整,意义非凡。”周洪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在线教育将推动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他说。从家庭教育中的生育、养育、教育到学前教育,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到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老年教育,“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体现了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关注与支持,更彰显了一种大教育观和系统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办教育的表述中,虽然只增加了“支持和”这3个字,却令代表委员非常欣慰。“民办教育确实需要规范,但同时也要支持。”周洪宇说,很多代表委员在讨论中观点一致。最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出现在正式报告中。“这也体现了中央对民办教育的全面认识和公平对待,让民办教育者有更大热情和更多信心发展民办教育。”周洪宇分析。对于职业教育,报告在原本内容“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的前后分别增加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工作重点。加上这句话,能够明确地体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总体战略规划没有变。”周洪宇分析,“能够明确看出过去、当前和未来职业教育的工作基调和发展力度的一致性。”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加入,表明职业教育发展不仅需要体系上有变化,而且在体制、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要改革。”周洪宇分析,职业教育要能够适应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既要培养大批技能型的应用人才,又要在一些领域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大国工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提出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又增加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两处修改,强调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周洪宇分析,这两处恰好与前文中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前后呼应,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明确构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格局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教育部分中,高等教育一共涉及6个方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关于高等教育的任务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进一步体现了中央对高等教育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期待和重视。”周洪宇发现,这部分还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即“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为什么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周洪宇分析,当前,世界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规模扩张上,而是要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设置和建设,要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等等。”他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重点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层次类型与学科专业布局,另一个是空间区域布局。”周洪宇分析,在层次类型与学科专业布局方面,需要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探索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机制,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办法和程序。近年来,中央提出要加强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行业特色院校发展。“高等教育要通过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升教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在周洪宇看来,“优化”包括了优化、调整、升级、换代、新建,要鼓励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新需求。对于优化高等教育空间区域布局,周洪宇分析,长期以来因为我国东中西部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东高西低”。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推动教育协调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理念在教育中的体现。”周洪宇说,对于中西部教育的支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直接体现,即“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梳理近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周洪宇说:“‘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这两句话几乎每年都会写入报告。这既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也体现了教育公平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报告中有14处对教育内容直接或间接的修改,真是太不容易了!这是国家对教育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重视。”作为人大代表,周洪宇反复翻看这份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激动地说,“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公布:加强紧缺人才培养!

2022-03-10

3月7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2022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树锦小编为大家提炼了重要信息,可供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时作为参考。要点提炼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人才工作文件精神,主动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全面谋划紧缺人才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造就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会同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卫健委等13 个中央部门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卓越工程师、法治人才、新闻传播人才、医生、农林人才、教师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全面提升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精神,坚持全方位谋划、全周期支持、全要素改革、全链条衔接,突破常规、创新模式,建好288 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紧缺人才培养。研制《关于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生物育种等领域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型燃气轮机、病毒学、人工智能、国土空间规划等紧缺领域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研制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加强儿科学、精神医学、麻醉学、公共卫生、临床诊断检验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研制发布《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支持高校布局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增设种业、农林智能装备、食品营养、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深化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涉外法治、国际新闻传播等关键领域涉外人才培养,有力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四新”从思想到战略、从战略到目标、从目标到举措,统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教改、新质量、新体系、新文化。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周年座谈会。组织有关高校围绕“三个一流”(一流大学群体、一流人才方阵、一流大学体系)、“四新”建设、走好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进行交流研讨。深化新工科建设。突出“交叉融合再出新”,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等建设,深化工科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创新。加快推进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启动特色化高端医疗装备工程实践创新教学中心建设,推进“工医”深度结合。深化新医科建设。锚定“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积极探索医科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发布《新医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建设指南》。培育建设一批优质医学院校、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印发《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规定》,深入推进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建设,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深化新农科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强知农爱农教育,深入推进高校耕读教育,发挥耕读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农+X”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范式。多途径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综合性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创新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动一省一所农林高校与本省农(林)科院开展战略合作。深化新文科建设。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坚持价值引领、守正创新,深化高校文科专业教学改革。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科专业、文科与理工农医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持续推进中国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大讲堂”,强化与实务部门合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学制要变?这三大趋势成考人须知,且报且珍惜!

2022-03-09

学制趋势目前专升本的学制(即入学到毕业时间)一般都在2.5~3年,虽然大家都想早点毕业,但是根据趋势,学制并不会减少。早在2015年官方就曾提出:成人教育的学年制适当延长,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近几年也陆续有院校延长了相应提升层次的学年制,浙江财经大学成人教育专科及本科毕业年限调整至3年。无论是已经入学的还是正在备考的,都要及时关注自己专业的学制规定(不同专业学制不同),尽量早报名早毕业。学历热,报名人数增加2021年全国共招收成人本专科378.53万人,2020年共招收成人本专科363.76万人,而2019年成人本专科招生为302.21万人。人数的增长可以看出大家对学历的需求越来越高,成考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路径,也侧面证明了成考的认可度。从各省数据来看,报名人数也是在逐年增加,广东2021年全省成考报名62.8万人,比2020年增加6.2万人。浙江本次考试我省共30.5万人报考,创历史新高。其中专升本报考人数达15.6万人,比去年增长22.3%……可见考试要趁早,千万不要拖,你不知道未来会多多少人与你竞争。难度变化>>> 报名流程规范化,报名难度加强目前,成考采取网络报名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大家信息的真实可靠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成考报名是有学历要求的,比如专升本需要有大专学历。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的完善,对于学历的真伪验证也会越来越严格。>>> 择优录取原则成考各个专业的录取名额是有限的,遵循择优录取原则,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多考几分,使自己的排名靠前一点,被录取的几率就要大一点。报名人数上升、择优录取原则、可能增加的学制…面对这些情况,今年及时报名早点备考才是真的!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如何稳中有进——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本科教育

2022-03-08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作为,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今年,教育部将“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列入2022年职业教育“五大突破”重点工作之一。职业本科教育成为职教战线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两会,许多代表委员为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建言献策。职业本科,从试点到全面实践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面实践的过程。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及“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的现实需要和关键之举。”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说。在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总基调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供给力度持续加大。最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设置了247个高职本科专业,《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明确了职业本科证书效用与普通本科价值等同,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样效力。可以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学校设置、学位授予等方面都有了国家专项文件,基本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闭环”。郑亚莉认为,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了关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的内容,正式通过后将为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提供法律依据,“关于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已经完成顶层设计,现在的关键是将政策落地”。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职业本科在校生12.93万人。目前全国专升本比例已经达到20%。“下一步我们将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说。科学设置,稳步扩大规模自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职业教育领域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合并为职业大学……多种办学实践在职业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职业本科教育由谁来办,是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建议,优先遴选符合条件的“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成职教本科学校,加快推进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积极鼓励独立学院转设,建设一批职教本科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郑亚莉建议,“双高”学校升格和举办职业本科专业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这批学校办学基础良好、实力雄厚,类型特色鲜明,能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的高校数量较少、办学实力普遍不够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议,进一步优化全国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及专业布局。“以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产业较为发达地区,扩充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数量,打造区域职业本科教育示范高地。”在教育部近期举办的发布会上,陈子季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升级部分专科专业,试办职业本科教育。另外,还将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的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提质培优,坚守职业本性职业本科教育如何区别于职业专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如何在定位上保持职教属性,在建设中体现本科内涵?“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旨在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增强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郑亚莉表示,一方面,要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坚持服务至上、技术创新,增强服务行业企业能力。“要建立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各类标准体系。”许玲建议,针对职业本科教育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立和完善关于职业本科教育的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特别是加强“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与教学标准等系列标准建设,逐步构建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以标准为引领,进一步明晰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避免与普通本科同质化发展,更加突出和彰显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许玲建议,还要对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加强政策支持并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院校和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认为:“要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技术需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并建立定期更新机制。”郑永飞建议,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将有代表性的技术、工艺和规范以及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实践内容,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程评价指标,同时不断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利用,扩大受益面。“实现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大合唱’,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苏华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