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

2021-12-15 17:37:59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职业本科教育承担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时代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力量支撑。

奠定大国工匠“道技合一”基础

《论语·述而》记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传统工匠将传统哲学与自身职业修为相结合,“道”正则术生。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当追求“道技合一”,“道”即崇德尚技的职业道德、职业追求和职业情怀,“技”即技术水平、技术能力和技术素养。培养“道技合一”的大国工匠,符合职业本科职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的教育属性,为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奠定坚实基础。

大国工匠之“道”,当首怀使国家强大的职业报国理想,拥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以国为重的责任担当。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种学校教育,除了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政治立场和道德修养外,还要通过自身积淀的职业文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礼仪规范等职业道德。

大国工匠之“技”,当具备使国家强大的技术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品质,成为技术技能佼佼者或行业领军人物。职业本科教育通过提升技术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培养学生对先进科技和复杂技术的理解、实践和研发方面的能力素质。随着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在生产技术的改进革新、工艺流程的创新再造中深化校企合作,在产学研用一体化中协同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培育大国工匠“融合创新”能力

“制造强国”战略任务之一是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端转型,同时我国面临“卡脖子”问题和制造工艺水平制约,需要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新时代大国工匠以寻求突破。职业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培养“融合创新型”大国工匠的综合优势。

“融合型”大国工匠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具备一定专业跨界融合的本领,在智能化、机器化的标准制造过程中解决复杂问题,打造出现代精品。职业本科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属性,是“用脑”的教育,着重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强调培养解决现实工作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应用的能力。

“创新型”大国工匠在系统化和复杂化的智能制造过程中,通过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创造更加精细的精工制造和生产效率。职业本科具有本科教育属性,但相较于一般本科,更倾向于“技术”的创新应用,更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应用创新能力,更注重展现信息时代匠心之美,塑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时代匠魂。

构建新时代大国工匠培养路径

职业本科教育要准确把握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着眼于大国工匠的成长规律,从价值导向、产教融合、师资团队三方面构建培养路径,增强职业本科培育大国工匠型人才的适应性。

价值导向是指职业本科教育要建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价值的治理体系。职业本科院校要从顶层设计上确立培养大国工匠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建立拔尖人才选拔培育制度和培育模式,将“道”与“技”的统一上升到质量治理层面。在实施层面,强化课程思政,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大国工匠精神的养成紧密结合,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浓厚氛围。

产教融合是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大国工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本科院校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培育学生大国工匠能力素质的育人机制,关键是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建立企业产业学院和现代学徒制学院等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机制,企业在培养方案、师资培养、科技创新和顶岗实训等方面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师资队伍的结构、能力和水平是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大国工匠型人才的关键支撑。职业本科院校要组建校企双向流动、理实一体、创新引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群的“工匠之师”“大师工作室”,搭建师生协同共享型创新驱动平台和形成“学研创”机制,实施“教师+导师”的双导师制模式,激发创新活力,锻造“融合创新”时代本领。

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是中国制造业的“国之重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大国工匠精神,需要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提高国际竞争力。职业本科学校培养大国工匠,大有可为。

关闭